在剛過去的6月的彩電市場,有了有史以來最長的618促銷周期的“加持”,再加上國補等相關政策的刺激,這個上半年在多數廠商看來最為的重要出貨月,到底銷量走勢如何呢?答案是,沒有驚喜和意外。
據洛圖科技最新數據,2025年6月中國彩電市場整機出貨量定格在259萬臺,與去年同期持平。這一數據,環比4、5月的連續下滑,6月份終于“止跌”了。但看似“止跌”的背后,實則暗藏危機――因為,6月的“同比持平,環比止跌”,是建立在618大促“市場促銷強心針”的結果。
一位行業人士分析表示,6月的彩電銷量“回穩”食在“618大促”的支撐下勉強止跌。而618過后從整體趨向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正面轉向”,相反則有更大的“市場隱患”。
這個觀點可以從洛圖科技上半年的國內的出貨量可以得到佐證。據悉,上半年累計出貨量僅1662.5萬臺,同比微增1.4%,遠低于行業預期。今年4-5月的同比下跌已暴露市場需求疲軟,而618期間“國補+降價”組合拳雖拉動銷量短期沖高15%,卻本質是“以價換量”的清庫存策略。廠商的迫切與政策刺激共同制造了這場“虛假繁榮”。
對此,有行業媒體人士分析認為,在去年同期的國補政策已墊高基數,今年下半年在缺乏同等刺激下,彩電市場或將面臨巨大的銷量承壓。甚至有行業人士預警:“618透支的需求,或導致下半年出貨量跌幅或成定局,現在最為關心的是跌幅到底有多大”。
品牌格局:TOP4定位穩固,海信又回“第一”之位
6月彩電市場品牌格局再次印證了"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根據洛圖科技市場監測數據顯示,當月國內彩電市場前八大品牌(即海信、小米、TCL、創維、長虹、海爾、康佳、華為以及含其子品牌的出貨總量合計出貨量達248萬臺,同比增長1.5%,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至95.8%,行業洗牌趨勢愈發明顯。
海信重奪月度冠軍:在品牌競爭格局中,海信、TCL、創維三大傳統品牌組成的"第一梯隊"表現尤為突出。6月合計出貨量達157萬臺,同比增長9%,市場份額突破60%的關鍵節點。
另外一方面也預示著,海信、TCL這對“彩電雙雄”將與小米一起上演“行業第一”之爭上,頭部三甲的競爭或更加激烈。
6月彩電市場競爭格局中,由海信、TCL、創維構成的傳統頭部品牌“第一梯隊”表現搶眼。三者合并出貨量達157萬臺,實現同比9%的增長,市場份額首次突破60%的關鍵門檻,行業集中度再創新高。
其中,海信系表現最為亮眼,成功奪回月度出貨量榜首位置。作為上半年最重要的銷售節點,勇奪6月的月度第一不僅為海信奠定了上半年市場領先的堅實基礎,更凸顯出其在品牌影響力、渠道布局以及全價位段產品精準覆蓋能力上的綜合競爭力。
小米比較“穩”:小米系(含紅米)以55萬臺的出貨量穩居市場第二,這已是該品牌連續第五個月保持增長態勢,21.2%的市場占有率再創新高。通過紅米系列在性價比市場的持續深耕,小米成功在傳統品牌與互聯網品牌的競爭中找到了差異化發展路徑。TCL和創維則憑借技術創新和產品差異化策略,保持了穩定的市場表現。
中小品牌生存空間持續壓縮:與頭部品牌的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長虹、海爾、康佳等二線品牌合計出貨量不足35萬臺,同比下滑近10%,市場份額進一步萎縮至11.7%。更值得關注的是,華為與三星、索尼、夏普、飛利浦等外資品牌的市場表現持續低迷,在頭部品牌價格戰和生態布局的雙重擠壓下,這些品牌的生存空間正在被快速壓縮。
后記點評:當前彩電市場已進入深度調整期,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反映出市場競爭的殘酷性。頭部品牌通過規模優勢、供應鏈整合和生態布局構建起競爭壁壘,而中小品牌則面臨轉型升級的嚴峻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存量市場競爭中,單純依靠價格戰難以持續,技術創新和生態構建將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海信、TCL、創維、小米等為首TOP4牢牢占據市場主流不僅體現了其市場策略的有效性,更預示著行業競爭將進入“精耕細作”的新階段。對于中小品牌而言,如何在細分市場尋找差異化突破口,將是決定其能否在下一輪行業洗牌中存活的關鍵。
本文鏈接:http://www.rrqrq.com/showinfo-34-5900-0.html上半年彩電市場出貨量微增1.4%,遠低于行業預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