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平利縣農博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員工在洛河鎮安壩村富硒糧油示范基地收割稻谷。 本報通訊員 趙重良攝
本報通訊員 方青蕊 徐亮
8月27日,平利縣洛河鎮安壩村的富硒稻田里,稻穗隨風擺動。隨著機械的轟鳴,一片片成熟的水稻被快速收割,豐收的喜悅在田野間蕩漾。
“我們安壩村的土地富含硒元素,產出的大米帶有‘營養標簽’。”平利縣農博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康萬旦說,安壩村與鄰近的獅子壩村同屬平利“四大壩子”核心區域,地勢平坦、土壤富含硒元素、水源充足,非常適合發展糧油產業。
平利縣以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為抓手,積極引導糧油合作社、種植大戶引進優質稻種,大力推進“小田改大田”、零散地塊整合,穩步擴大水稻種植規模。今年,全縣水稻種植面積達2.21萬畝。
今年5月,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導致剛插下的秧苗葉片卷曲、日漸枯黃。“那段時間,大家的心都揪著。”安壩村村民余世明回憶。關鍵時刻,洛河鎮迅速組織鎮、村干部深入田間,勘察水源、清通堰渠、架設水泵。不到一周,一座抗旱抽水站就在黃洋河畔投入使用。9臺大功率水泵通過密布田壟的灌溉網絡,將清水源源不斷送入干涸的稻田,保住了群眾的“希望苗”。
除了抗旱,“蟲口奪糧”也是關鍵一戰。今年,安壩村的稻田每隔50米就安裝有一個白色誘捕器,有效防治病蟲害。此外,合作社還引入植保無人機開展統防統治,提高防控效率。平利縣農業農村局組織11支專業技術服務隊下沉一線,為群眾提供技術服務。
平利縣積極探索“農業+”多業態融合發展模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貴鎮儒林堡村260畝富硒稻油基地,春天以“金色油菜花海”吸引游客打卡,秋天又以翻滾的稻浪作為“引流”景觀;嘉峪寺村500畝稻漁綜合種養基地利用“稻漁共生”模式,在稻田中套養魚蝦,形成了綠色生態循環,實現糧食生產和漁業養殖雙豐收。
夕陽映照,稻香彌漫。望著滿載稻谷的貨車駛向合作社,安壩村村民徐遠兵臉上洋溢著笑容:“如今種地有合作社帶頭、有政策支持、有科技幫忙,咱農民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rrqrq.com/showinfo-102-35138-0.html平利:“農業+”拓寬增收渠道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王宇華:孩子心中“最靠譜的王老師”
下一篇: “鄉村說事日”解了群眾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