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價從100元到100萬,虛擬人究竟是什么?》《90%玩家處在早期階段,虛擬人靠什么賺錢?》中,我們陸續討論了虛擬人是什么,虛擬人為什么會火,以及虛擬人公司的商業模式探索。
從商業角度講,虛擬人代表了一種可能的商業機會,各路玩家在做的則是探索、押注。但就像2016年的千播大戰埋葬了無數創業者,虛擬人行業也隱藏了無數大坑。
本文將嘗試討論現階段虛擬人行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以及從業者該如何看待虛擬人的機會和未來。
“虛擬人行業是一個創業者比使用者還多的行業。”
西谷直播電商集團研究院院長雄歌認為,業內一些頭部超寫實虛擬人,看似接到了很多代言,但本質上是小圈子的自我繁殖和相互吹捧,沒有背后運營公司的資源,虛擬人不過是一張圖片而已。“虛擬人也許不賺錢,但卻很容易融資。”
這代表了對虛擬人的一種典型看法:虛擬人就像曾經的O2O、無人零售一樣,不過是又一次概念炒作。
事實上,不少從業者也承認,虛擬人是一個很年輕的行業,大部分公司的項目啟動時間不到一年,很多問題并沒有想清楚。
今年以來,包括抖音、快手等公司都相繼發布了虛擬人相關技術和扶持計劃。
整體來看,只有當虛擬人具備匹敵真人的真實感、沉浸感,同時成本低于真人的時候,虛擬人才會具備更普遍的商業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內容行業存在一個典型的技術陷阱,技術難度越高的虛擬人并不意味著越好的用戶反饋。風魚動漫CEO徐久峰認為,以目前的技術,虛擬人直播時很難避免穿模,但用戶對超寫實虛擬人的寬容度更低。
羅永浩曾在公開分享中表示,除了華為,國內手機廠商都是方案整合商,這句話放到虛擬人行業同樣適用。
多位從業者透露,國內大部分虛擬人公司都是基于UE5等開源技術進行虛擬人的開發應用,這導致很少有公司具備碾壓性的技術優勢,大部分從業者都只能在內容、運營、創意上內卷。
量子匠星創始人王博軒認為,目前虛擬人的最大問題是深度不夠,價值認同不足。“把圖片變成虛擬人,不過是一場昂貴的秀,本身并沒有意義。”
虛擬人行業陷入低水平內容競爭的原因有兩個:
首先是人才問題。虛擬人本質上是一款強內容驅動的產品,但目前虛擬人公司更多是從產業布局、業務需求、技術生產等角度出發,缺乏更優秀內容人才的加入。
以中之人為例,因為尚處于行業早期,缺乏人才積淀,優質的中之人非常缺乏。多豆樂創始人劉主力表示,方小鍋的中之人經過了多輪篩選才找到相對合適的人選。
其次是觀念問題。王博軒認為,做虛擬人不能“身體在做web3.0,但大腦還在web2.0”。
就像文字為主的公眾號和視頻為主的抖音需要完全不同的內容玩法一樣,作為一種新的內容形式,虛擬人必須匹配新的內容玩法。但現實卻是,目前虛擬人的玩法更多是把帶貨主播、娛樂主播、流量偶像虛擬人化,尚未真正釋放虛擬人的內容價值。
當然,隨著行業的發展,目前業內也開始出現一批有趣的虛擬人玩法。
近日,全網千萬粉博主“朱鐵雄”在快手開啟了國風魔法學院元宇宙直播,“朱鐵雄”化身“K宇宙星球大使”,幫助粉絲們在虛擬世界在線“約架”。
當然,從擠地鐵、云蹦迪到現在的國風魔法學院,這類元宇宙直播和曾經的網游到底有何區別,仍需要從業者繼續探索。
“在虛擬人行業的早期階段,內容創意會是競爭的焦點。”李恬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有從業者認為,部分公司的虛擬人產品技術水平很低,這會破壞虛擬人的外界形象,“讓人誤以為虛擬人很low”。
元境科技CEO王智武在接受“每經頭條”采訪時表示,超寫實數字人目前在國內是一個水分占90%以上的行業。
正如《90%玩家處在早期階段,虛擬人靠什么賺錢?》一文討論的,目前虛擬人已經摸索出了相當數量的商業模式。從代言角度,虛擬人甚至比真人更容易解鎖大牌代言。
目前,似乎大部分虛擬人都逃不過“出道即巔峰”的命運
某虛擬人發布美妝類產品的種草廣告,結果遭到用戶的普遍反感,認為虛擬人不可能像真人一樣體驗美妝類產品。“吃、美妝或者說一些強交互的商品上,虛擬主播實際上是一個偽需求。”王智武說。
花臉AI創始人劉威認為:“說到底,幫客戶賺錢是核心,目前虛擬人行業還是早期階段,到底要怎么玩,大家都不清楚。但如果能有更多像柳夜熙一樣的行業標桿案例,就能夠給到外界和行業更多信心。”
虛擬人的誕生源于對真人的不信任,對商業效率的追逐。虛擬人公司希望能制作出一個不會翻車、不會解約、足夠便宜、足夠勤奮、壽命無限的完美內容創作者。雖然不少從業者認為,AI驅動是虛擬人的終極解決方案,但至少在可預見的時間里,中之人仍然是虛擬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初,不少運營方認為中之人會是比真人更穩定、更廉價的解決方案,但絆愛的無限期休眠、A-SOUL團員珈樂的畢業似乎證明了,中之人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用。
雄歌認為,人類永遠是情感交互的天花板,對于帶貨主播、虛擬偶像等需要強情感交互的虛擬人,中之人才是靈魂。虛擬人的人格魅力、用戶吸引都需要靠中之人賦予。
廣州創幻數碼科技有限公司CEO陳堅在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訪時表示:“以前大家太天真,總有人跟我提到虛擬偶像可以無視中之人,我一直都是堅決反對這個觀點。我一直都強調:虛擬形象是皮,中之人才是虛擬偶像的魂。”
“目前第一階段才剛剛結束,養人、用人大家都在探索階段,沒人有準確答案。”龐博說。
合理推測,當明年虛擬人越來越多時,虛擬人將經歷一場殘酷的大逃殺。
按照這個概念,虛擬人行業正處于期望頂峰期。產品不理想,內容不夠好、市場不成熟、變現渠道不明確……虛擬人更多是在資本、媒體的推動下才有了熱度。正如龐博所說,現在大部分虛擬人公司花的是投資人的錢,賺的是概念紅利的錢。
合理推測,虛擬人的幻滅低谷期并不會太過遙遠。
但可以確定的是,隨著行業降溫,逐漸回歸理性,整個行業比拼的將是對虛擬人的理解,對用戶需求的把握,以及實實在在的產品、運營能力。與此同時,在這個全新賽道,創業者和巨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將有機會獲得更公平的市場競爭機會。
與其說虛擬人是風口,不如說是對專注于內容和技術的人的獎勵。能真正淘金成功的人,需要有穿越周期的堅持。
本文鏈接:http://www.rrqrq.com/showinfo-40-479-0.html虛擬人四大難題:技術、產品、市場、中之人 | 虛擬人專欄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元宇宙廣告行業的22個預測
下一篇: 虛擬人,在直播間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