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碑林區華僑城長安國際項目(資料照片)。
本報通訊員 張紅喜文/圖
9月13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總部經濟大會上傳來喜訊:西安市碑林區入選“中國樓宇經濟發展指數典型城區30強”。這是碑林區在突破中心城區空間瓶頸、探索都市產業升級上取得的榮譽。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進入高密度、高質量階段,碑林區立足土地資源有限的實際,將樓宇經濟作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依托南二環至雁塔北路段的區位優勢和成熟商圈,以中鐵第壹國際、建科大廈、英發金融中心、陜建安裝大廈、西安創新設計中心等特色樓宇為載體,碑林區形成“一樓一特色、一樓一產業”的發展格局。
目前,全區有規模以上商務、商業樓宇133棟,稅收過億樓宇9棟;樓宇內各類經營主體超1.4萬家,年總營收突破627億元。
入駐:探索產業鏈招商
“2024年,我們招引北大方正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時,企業因擔心周邊產業配套不足而猶豫。我們第一時間聯系碑林區金融辦和樓宇長協調。”9月13日,英發金融中心負責人魏博回憶。
當年11月,碑林區“助企幫幫團”上門為招引企業、樓宇管理企業等服務,圍繞如何讓金融企業與本地產業深度綁定探索“產業鏈招商”新路徑。
根據入駐金融企業的需求,碑林區篩選出工程建設、設計勘測類企業名單,通過“樓宇招商推介會”邀請相關企業實地考察。如今,英發金融中心已聚集12家建筑配套企業。在產業鏈完善后,北大方正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不僅打消了顧慮,還擴大了在碑林區的業務布局,將部分后臺運營和客戶服務部門也遷入英發金融中心,實現了區域業務的集中化管理。
“以前,我們要跨區談業務,現在,上下樓就能對接。這種‘垂直產業鏈’太省心了。”魏博笑著說。
如今,英發金融中心已是碑林區樓宇經濟“產業鏈招商”的一個典型樣本。
協同:構建共享生態
為了進一步打造“建筑+生態”共同體,讓企業間的資源充分共享,碑林區牽頭組織“樓宇企業對接會”。陜建安裝大廈項目經理王磊說:“我們剛開始轉型發展‘建筑+生態’產業鏈時,很多企業擔心大廈內的產業協同性不足。”
2024年12月,碑林區組織“樓宇企業對接會”,讓陜西建工安裝集團、陜西渭河生態集團與入駐的節能企業面對面交流,說需求、談合作。
政府不僅幫企業牽線,還推動建立了月度溝通機制,讓龍頭企業帶著中小微企業做項目。如今,大廈內的西安綠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參與渭河生態治理3個項目。
西安綠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以前單打獨斗,現在跟著大企業做項目,訂單穩定多了!”
為實現資源高效配置,碑林區還搭建了樓宇信息大數據平臺,實時采集樓宇位置、空置率、企業入駐及稅收情況,為“線上發布招商清單、線下組織推介活動”提供支撐。
發展:促進技術轉化
西安創新設計中心負責人韓偉說:“自身需要的知識產權服務跟不上,是很多科技企業的痛點,也是我們一段時間的招商瓶頸。”為此,碑林區持續推動科創賦能,著力構建“研發—轉化”生態圈,不僅引進了兩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還協調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團隊,為入駐企業提供技術指導。
成果立竿見影——在西安創新設計中心支持下,西安云合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的新產品,通過“科創服務站”對接了西安某高校的傳感器技術,僅用3個月就完成了技術轉化并實現量產。韓偉補充:“過去,我們一年可能只有兩三項技術成果落地。現在,僅今年上半年,中心就有15項知識產權實現轉化,其中6項已投入市場并產生營收。”
在碑林區,133棟樓宇均明確處級領導干部擔任樓宇長。當企業有意向轉化某項新技術卻面臨資金短缺問題時,樓宇長會幫助其對接金融機構,申請相關科技扶持資金。僅在西安創新設計中心,就有30項技術成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為樓宇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省社科院副研究員屈曉東表示,這些樓宇里的企業是物理空間上的鄰居,更是產業鏈上的伙伴——樓上的金融企業為樓下的建筑公司提供貸款支持,樓下的科技企業為樓上的生態公司提供技術服務,形成了基于價值鏈分工的“垂直協作”模式。
碑林區副區長董曉楠介紹,今年1月至7月,碑林區引進樓宇企業313家,其中包括3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0強企業區域獨立法人公司及10余家外資企業,形成“引進一個龍頭、帶動一串鏈條”的乘數效應。目前,碑林區正從“樓宇招商”向“樓宇育商”進階,推動樓宇經濟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rrqrq.com/showinfo-102-35161-0.html一樓一特色 一樓一產業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武漢一社區試點“共享家長”接孩子放學
下一篇: 一年十件實事,公開亮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