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通常可以生育,但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母嬰阻斷干預。乙型肝炎病毒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但規范的產前管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兒感染概率。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的孕婦,若病毒載量較低且肝功能穩定,孕期無須特殊治療,僅需定期監測肝功能。新生兒出生后12小時內需接種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并按0-1-6月程序完成全程接種,阻斷成功率可達90%以上。哺乳期母親乳頭無破損時,母乳喂養不會增加傳播風險。
若孕婦病毒載量超過一定閾值,妊娠中晚期需在專科醫生評估下使用替諾福韋酯等抗病毒藥物。這類藥物妊娠安全性分級為B級,可有效抑制病毒復制,進一步降低宮內感染概率。分娩時應避免產程過長,減少新生兒暴露于污染血液的概率。
備孕前建議進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肝功能及肝臟超聲檢查。男性患者生育前若存在病毒活躍復制,也需抗病毒治療以降低精液傳播風險。日常需避免共用剃須刀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性伴侶應接種疫苗并檢測抗體水平。新生兒完成疫苗接種后7-12個月需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體,確認阻斷是否成功。
本文鏈接:http://www.rrqrq.com/showinfo-69-22929-0.html乙型肝炎患者能生育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乙型肝炎的藥物是什么?
下一篇: 肝臟的求救信號提醒:身體有這五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