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膜”對于很多消費者而言,就是買手機之后必須要干的一件事兒,而且還能根據自己的意愿去選擇鋼化膜、水凝膜、防窺膜、防藍光膜等各種各樣的膜。對于很大一部分消費者而言,貼膜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摔,防止手機跌落后屏幕受傷,或者日常使用產生劃痕等。進階的需求就是防窺或者防藍光,不過這其中的門道也是比較多的,本期我們就來聊聊手機防藍光膜的那些事兒。
近日,央視網記者深入調查“防藍光”手機膜是否有效,并且揭開了行業真相。記者從線上和線下多個渠道購買了多個商家的9款宣稱防藍光的手機膜,價格從9.8元到140元不等。
在經過北京交通大學專業實驗室檢測后,專家發現個別產品藍光阻隔效果和家用保鮮膜差不多。
如此來看,與其買便宜劣質的防藍光膜,不如直接貼個保鮮膜,效果大差不差,還能天天換新。當然以上說法只是筆者開玩笑,畢竟保鮮膜貼在屏幕上使用起來是很影響手感的,我們也不能光考慮眼睛不考慮手是不是。
我們先來看防藍光膜的行業現狀,當前缺乏統一的國家強制標準,所以產品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很多防藍光膜的藍光阻隔率商家會進行虛標,畢竟鮮有消費者真的買了防藍光膜回去測,真這么做的可能也只有“無聊”的媒體了。調查發現,有不少商家會宣傳高達99%的防藍光能力。在實驗室實測過程中,有的藍光阻隔率在42%左右,有的在52%左右,有的則是低于20%。有趣的是,如果藍光阻隔率低的話,防藍光效果其實和家里用的保鮮膜效果是一樣的。
專家介紹稱,評估手機膜防藍光效果阻隔率并未唯一標準,還要結合手機本身的發光強度綜合判斷。藍光是屏幕顯色的關鍵色彩,如果真的阻隔掉藍光,視覺體驗就會失真。專家表示,紅橙黃綠藍靛紫幾種顏色,如果把藍光徹底阻隔掉,那么藍靛紫的顏色就都看不到了。所以藍光阻隔率不能追求百分之百,這是一個偽命題。
根據調查,市場上的防藍光膜基本上是通過添加微粒涂層來實現防藍光效果,這些涂層直接影響膜的藍光阻隔效果。很多產品的工藝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實際效果與宣傳差距較大。相關負責人介紹稱,簡單靠涂層會明顯改變膜的亮度和色度,要保證良好的使用體驗,就必須同步在基底材質、光學設計、膜層工藝上做適配。不少商家在銷售防藍光膜時,會混淆產品屬性,將普通手機膜冒充為防藍光膜進行銷售,從而誤導消費者甚至以次充好。
大家在選擇防藍光膜的時候,可以掌握一些判斷方法。根據記者調查反饋,具有一定防藍光功能的手機膜,在白色背景下通常呈現淡黃色,而在強光下則呈現出淡藍色;使用紫光燈照射的時候,會呈現出藍色效果。通過以上兩個小方法,消費者在選擇防藍光膜的時候就可以提升鑒別能力。
針對藍光的傷害性問題,醫生表示,短波段、高強度的藍光會對眼睛造成一定傷害,尤其是在長期接觸的情況下,可能會加重眼睛的疲勞感,加重近視情況,甚至是影響視網膜健康。科學研究表明,波長在400-500nm的藍光波段對人的眼睛是有一定損害的,而防藍光膜要防的就是這個波長的有害藍光。
還記得筆者在上高中的時候,當時學校是明令禁止使用手機的,但是很多同學還是會悄悄私藏手機,等半夜熄燈之后會藏在被窩里看小說或者玩會兒游戲。有很多同學就是在那段時間視力開始快速下降,可能也就是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不得不戴上近視眼鏡,這就是身邊非常鮮活的案例。熄燈+玩手機就是妥妥的眼睛殺手,很多學生難過這一關。在當時那個年代手機還沒這么多功能,護眼也是缺位的狀態下,造就了一大批的近視用戶。而如今,手機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日均使用手機或者其他電子產品的時長在不斷拉長,護眼更是成為全民關注的話題。
不同于防藍光膜這種配件的護眼,近些年來智能手機廠商更是大力發力護眼,上至萬元級別的高端旗艦,下至百元千元產品,都在追求更好的護眼效果。以榮耀為例,旗下產品主打綠洲護眼,這也成為了一個很好的營銷賣點,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展現出了不錯的護眼效果。
就拿旗艦產品榮耀Magic7系列來說,具備八大護眼功能,硬件級低藍光有害藍光低于5.6%這已經是基礎的了。其他還包括了4320Hz PWM零風險調光來模擬自然光無頻閃;自然色彩顯示模擬自然光色彩變化,視疲勞降低18%;類自然光護眼模擬自然光色彩變化,視疲勞下降18%;圓偏振光護眼,模擬自然光波動變化,葉黃素利用率提升52%;AI離焦護眼模擬離焦鏡效果,促進中心區脈絡膜增厚,短暫性近視平均改善13°;AI干眼友好識別干眼風險,智能引導眨眼,淚膜指標平均改善19%;AI助眠顯示,模擬自然光節律變化,學習作息習慣,智能調節屏幕色溫,褪黑素提升20%等。
再來看售價在1200元左右的OPPO A5,同樣具備強大的護眼能力,用戶即使買一臺千元機,也能獲得不錯的護眼效果。比如硬件級低藍光,有效改善有害藍光損傷視網膜的問題;類自然光顯示,有效改善屏幕光引起視疲勞問題;褪黑素保護,有效改善屏幕光影響睡眠質量的問題;高亮可見 暗光舒眼,有效改善強光看不清、暗光刺眼的問題;超精密環境光自適應,有效改善屏幕與環境光不匹配引發傷眼的問題。
不過如要要做到科學護眼的話,勢必是不能一直盯著電子屏幕去看的,即使是再護眼的屏幕,用久了眼睛也會不舒服。醫生給出的建議是要控制好每天看屏幕的時長,一方面是總的時長;另一方面是單次時長,好是看半小時休息5-10分鐘。如果做不到的話,那就遵循20、20、20的規則,看屏幕20分鐘,去遠眺20英寸以外不少于20秒,這樣也能夠有效保護眼睛健康。
寫在后
隨著電子產品的深度普及,護眼這個話題的關注度只會越來越高,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一方面要選擇品質有保障的護眼設備,不能為了圖便宜而種了劣質產品的招;另一方面是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只有養成好習慣,才能夠在使用電子產品使游刃有余地護眼,不被屏幕所綁架,不被傷眼的后果所裹挾。對于廠商而言,在大眾關注護眼的背景下,加大力度研發創新護眼技術就是根本所在,從產品底層來守護用戶的用眼健康,這也是科技普惠的意義所在。
本文鏈接:http://www.rrqrq.com/showinfo-22-179773-0.html效果約等于保鮮膜!防藍光膜隔絕99%有害藍光是噱頭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