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碳市場大會昨天在滬舉行。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齊聚上海,圍繞“完善碳定價機制,激發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主題,為中國碳市場的發展之路、“雙碳”目標的實現建言獻策。
而此次大會的舉辦地上海,作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的前沿,也在會上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截至目前,上海碳市場現貨(含拍賣)累計成交量達2.65億噸,累計成交金額55.44億元。所有納管單位完成2024年度碳排放配額清繳,成為全國唯一連續12年100%履約的試點地區。
作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所在地,上海也是當之無愧的“碳”路先鋒。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碳市場配額成交量近3900萬噸,創開市以來新高;成交均價達96元/噸,同比上漲41%。這背后,無數筆交易都是通過位于上海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完成的。
上海不僅是交易樞紐,更在技術突破與制度創新上先行先試。科思創就是一名新時代的“賣碳翁”,自2013年加入上海碳市場以來,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通過不斷投入節能減排措施,實現單位產品碳排放量的持續下降,其2024年單位產品碳排放量比2009年下降75%,因此積攢了一筆碳配額“財富”。
制度層面,上海系統構建碳交易監管體系,組織開展配額有償競價發放。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碳市場共舉行16場碳配額有償競價發放,有償發放總量2668萬噸,競買成交總量1045.71萬噸,總成交金額6.28億元。
據市生態環境局介紹,上海已建成碳普惠管理運營平臺,首創的跨領域實時協同“一鍵式”碳賬戶管理體系,是首個深度融合分布式數字身份認證和區塊鏈技術的碳管理應用場景。目前開設的交通、能源領域等5個應用場景,已覆蓋全市約90%的展碼支付出行方式;平臺上線的2個碳普惠交易品種,累計成交已超過4萬噸。
就連此次大會,也離不開上海市民的減碳努力——大會期間,上海碳普惠平臺特別推出“一人一千分,助力碳市場大會中和”互動抽獎活動。市民可通過捐贈個人碳減排量參與由螞蟻森林基金會組織的權益抽獎,最終匯聚的所有減排量將共同助力大會實現“碳中和”。
大會現場,聯合國秘書長氣候行動和公正轉型特別顧問、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塞爾溫·哈特現場點贊中國碳市場。“中國碳市場已走在全球前列。”他表示,中國正以十多年的地區試點碳市場經驗,運營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體系,每年覆蓋超50億噸二氧化碳。再加上中國創紀錄的可再生能源部署,超過1.2太瓦的太陽能和風能裝機容量,這些都將成為推動國家低碳轉型的強大引擎。(張天弛)(文匯報)
本文鏈接:http://www.rrqrq.com/showinfo-28-30498-0.html打造“綠色樣本”,上海“碳”路先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2025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在上海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