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股市場風起云涌,部分板塊市值飆升,甚至出現數百倍乃至上千倍的驚人增長。一些營收微薄、連年虧損的企業,股價卻高達數百億,短短一兩年內漲幅驚人,有的甚至翻了數十倍。在這場資本盛宴中,寒武紀無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寒武紀憑借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市值一路高歌猛進,截至8月底已突破6600億元大關,超越了傳統金融巨頭交通銀行,而交行的年凈利潤接近千億級別。這一壯舉背后,是人工智能浪潮的洶涌澎湃,以及英偉達在中國市場受限所帶來的市場空缺,為寒武紀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短短兩年內,寒武紀的股價從40多元飆升至1596元,動態市盈率高達320倍,令人咋舌。
更令人矚目的是,寒武紀的市值已逼近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甚至有人開始猜測,它是否能超越全球移動芯片霸主高通,后者市值約為12372億元人民幣。科技股的火爆行情,使得任何與科技沾邊的企業都備受追捧,股價水漲船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網友開始遐想:如果華為上市,其市值又將如何?盡管華為與寒武紀在體量上存在巨大差距,但兩者在某些關鍵數據上的對比仍頗具看點。2024年,寒武紀營收僅為11.74億元,凈利潤虧損4.5億元;而華為則實現了8621億元的營收,凈利潤高達626億元。單從營收來看,華為是寒武紀的數百倍之多。
在研發投入方面,華為的差距更為明顯。2024年,華為研發投入高達1797億元,是寒武紀10.72億元投入的167倍。過去十年間,華為累計研發投入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2萬億元。這樣的投入力度,不僅體現了華為對技術創新的執著追求,也為其在全球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
盡管寒武紀站在了人工智能的風口浪尖上,但其研發人員規模并不大,且過去八年累計虧損53億元。然而,隨著業績的逐步改善和凈利潤的提升,寒武紀的研發隊伍有望迅速壯大,研發投入也將大幅增加。相比之下,華為擁有11.3萬名研發人員,通過持續的高強度投入,在芯片、操作系統、軟件、硬件等多個領域構建了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擺脫了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明確表示,華為不會上市。他認為,上市公司往往受到股東短期利益的束縛,而華為需要的是技術領先和長期的戰略定力。因此,華為選擇了全員持股的方式,讓奮斗者受益,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這樣的體制優勢,使得華為能夠在面對外部壓力時保持冷靜和堅定,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突破核心技術。
本文鏈接:http://www.rrqrq.com/showinfo-26-180151-0.html華為若上市,市值能否超越數十個寒武紀?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